公共 | 新能源汽车:下乡之路如何精准“给油”?
8月30日,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山东)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来自18家车企的近50款新能源车型亮相活动现场。后续,山东将采取“线下+云上”结合的形式在全省举办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促销、团购等下乡巡展活动50场以上,拉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下沉乡村市场。
(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山东)启动仪式现场展示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发)
这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第四个年头。2020年7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在山东青岛启动首场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到今年,国家层面的支持部门已扩展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走入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带动农村车辆销售412万辆,占到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5%。释放终端需求、稳定经济大盘、助力乡村振兴……新能源汽车被寄予厚望,尤其农村市场,尚且是一片蓝海。不过,在这片千亿级别的下沉市场中要想“行稳致远”,还需精准“给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下乡,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以价换量”,更不可等同于“去库存”。农村地区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但若因此就用“流量思维”替代“用户思维”,将无法实现这一增量市场的利好变现。
这有一个工业消费品下乡的典型案例:曾有一位四川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这位农民会用洗衣机洗地瓜。为此海尔智家专门研发出“洗地瓜的洗衣机”,不仅有一般洗衣机的功能,还能洗地瓜、水果,由此创造出一个新市场。
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已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2.5%,比城镇居民高出4.2个百分点,正持续实现对城镇的追赶,而面对这样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市场,目前不少车企参与下乡的车型却还仅仅是城市同款车型在农村市场的延伸,对农村市场的理解也仅限于补贴让利。
谁能精准满足农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谁就有可能率先打出一片天地,这需要深入调研农村消费群体使用场景与使用环境,研发差异性产品,让新能源汽车下乡真正发挥其惠民利民的作用。
城市消费者也同样头疼的“充电难”问题,放在乡村环境下,呈现出的是不同的矛盾面向。在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保有数量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下乡还需重点关注充电设施的布局及相应的盈利模式问题。
(启动仪式”现场展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新华社发)
从农村市场看,不少村民有自己的院落,安装一户一桩的家庭充电桩较为方便,再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等区域加设充电装置,基本就可应对农村用户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旅游等阶段性充电需求,再加上农村地域特点往往导致充电设备后期运维难度较大、成本高企,想达成“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的目标也就更为困难。
这一方面需要充电设施制造企业强化技术研发,以高品质、更耐用甚至免维修的产品减少农村重点充电设施运维支出,另一方面,也需政府联合运营商、服务商、金融机构等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地区独特的运营模式,在投资与盈利之间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9年的120.6万辆增至2020年的136.7万辆,并在2021年一路攀升至350多万辆,2022年再以接近翻倍之势涨至688.7万辆。让飞速上行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蕴含无限消费潜力的广大乡村有机结合,对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而言不啻于万象更新的“又一春”。
车企精准“给油”的同时,同步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让车企放心“加油”,山东就能率先激活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一池春水”,在产业跨越式发展中赢得更大的主动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责编:刘帅
相关阅读
-
热点